茂鴻電力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如何轉化為企業升級的動力?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峻,各國政府紛紛推出更嚴格的環保政策,以應對碳排放問題。其中,歐盟推動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正成為全球貿易,特別是台灣企業必須正視的新挑戰。

什麼是CBAM?歐盟的「碳關稅」

簡單來說,CBAM可以被理解為歐盟的「碳關稅」,是歐盟為促進全球減碳目標而制定的政策,旨在對進口高碳排放產品徵收額外碳費,當非歐盟國家生產的高碳排產品進口到歐盟時,必須為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支付費用。以確保歐盟企業與外國企業能夠在相同碳定價標準下競爭,避免碳洩漏(Carbon Leakage)。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歐盟本土企業在實施嚴格碳排放標準的同時,不會因為進口低碳成本的產品而失去競爭力。

CBAM目前針對的是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六大類高碳排產品,企業需計算並申報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進口商需購買 CBAM 憑證以抵消碳排放成本。實施方式將會分階段進行:從2023年10月開始進入過渡期,進口商只需申報產品的碳排放量,無需支付費用;原訂2026*年起,就必須根據申報的碳排放量購買CBAM憑證,才能將產品輸入歐盟(*2025年2月研擬調整為 2027 年實施)。

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對產品的碳足跡有清晰的掌握,否則將承擔額外的碳費,增加額外的成本。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許多企業需面對額外碳成本,影響競爭力。

CBAM的影響:全球貿易與產業的綠色轉型推手

CBAM的實施,不僅僅影響到歐盟的貿易夥伴,更像是一塊投向全球貿易池的巨石,將產生漣漪效應,推動各國產業加速綠色轉型:

  • 全球供應鏈低碳化: 為了避免額外成本,歐盟的進口商將更傾向於選擇碳排放量較低的產品供應商。這將促使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加速企業轉向低碳生產模式。
  • 鼓勵碳定價機制: CBAM的精神是鼓勵出口國也建立自己的碳定價機制(如碳稅或碳交易),因為如果出口國已經為這些碳排付費,進口到歐盟時就可以扣抵或減免CBAM費用。這將加速全球碳定價機制的發展。
  • 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 對於那些已經投入減碳、具備較低碳足跡的企業來說,CBAM反而是個機會。他們將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並吸引更多追求永續發展的客戶。

對台灣企業與環境的影響:挑戰與機會並存

身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CBAM對台灣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鋼鐵、石化、金屬加工等高耗能產業,出口到歐盟將支付更高的CBAM費用,直接增加營運成本,影響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將首當其衝面臨挑戰。

CBAM 將鋼鐵及其相關製品(如螺絲、螺帽等)列為首波納管對象,台灣鋼鐵業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將面臨碳邊境稅的壓力。 此外,螺絲扣件業者、鋁製品業者、水泥、肥料等產業、還有其他依賴鋼鐵、鋁等原物料的產業,如電子業、化材業等,也可能因為原物料成本增加而受到間接影響。

台灣企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可以往以下方向執行:

  • 提升碳盤查與減碳壓力: 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碳盤查系統,精確計算產品的碳足跡。更重要的是,必須制定並執行有效的減碳策略,例如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等。
  • 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 CBAM的壓力將迫使台灣企業加速技術升級,開發低碳製程與產品,甚至重新思考產業結構,邁向更永續、高價值的發展模式。
  • 促進國內減碳: 為了避免碳費流入歐盟口袋,台灣政府也正積極研擬與國際接軌的碳定價機制(如碳費),這將促使國內企業普遍性地投入減碳,對台灣整體的環境改善有正向影響。

為了將未來CBAM碳稅的衝擊減至最低,投資低碳生產技術、使用綠色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強度,進而減少 CBAM 成本,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台灣受CBAM衝擊的主要產業,如鋼鐵業、水泥業、機械業等,近年來已積極啟動一系列減碳措施。這些行動包括:倡導循環經濟、採用替代原料或替代燃料、致力於新材料的研發、投入CCUS(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新技術,以及建置太陽光電電廠等,展現了產業鏈應對全球綠色貿易新格局的決心。

綠色轉型,勢在必行

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推行,清晰地向台灣企業傳達了一個訊息:綠色轉型,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係到未來競爭力的生存題。

台灣也準備推出自己的版本「台版 CBAM」,環境部預計從 2026 年 1 月起,就會要求企業開始「試申報」產品的碳排放數據,申報格式與歐盟規範一致。這段時間不會課費,主要是幫助企業熟悉整個流程,包括資料收集、計算邏輯、報表繳交與驗證機制。這就像模擬考一樣,讓企業先練習,再進入正式制度,有助於提升整體碳管理能力,也避免臨陣磨槍。

面對這股綠色貿易新浪潮,企業必須把握正式實施前的時間,而非駐足觀望。為了將CBAM的衝擊降到最低,並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跟,我們必須積極應對。這不僅包括從內部製程優化、新材料研發等面向著手,更有一條最直接且高效的路徑,能迅速為企業增加轉型籌碼:建置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

建置並採用太陽光電,不僅能有效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強度,直接減少未來可能面臨的CBAM成本,更能彰顯企業對環境永續的承諾,提升品牌形象與國際競爭力。這不僅是符合法規的要求,更是企業邁向永續發展、把握全球綠色商機的關鍵一步。

現在,正是台灣企業擁抱綠色能源,為未來加碼的最好時機。

 

攜手茂鴻電力,應對綠色新變局

CBAM的實施預示著全球進入一個新的「綠色貿易」時代。企業若想在全球市場上保有競爭力,減碳已不再是選項,而是必須執行的策略。

茂鴻電力深知企業在面對能源轉型和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時的挑戰。我們不僅是專業的能源規劃商,更是您應對CBAM的可靠夥伴。透過導入太陽能系統,協助您的企業或廠區減少能源耗損、降低碳排放量,並為產品建立更具競爭力的「綠色碳足跡」。

讓茂鴻電力與您攜手,擘劃智慧能源未來,共同應對CBAM帶來的變革,將挑戰轉化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動力!

 

參考資料:

歐盟CBAM來了!哪些高碳排產業納管?台灣企業影響衝擊一次看

歐盟CBAM上路 台灣產業誰在海嘯第一排?

淨零戰役:歐盟CBAM浪潮來襲 台灣中小企業的減碳挑戰

首波列管水泥業六大產品名單出爐

CBAM 是什麼?CBAM 擬延期至 2027 生效,對台灣企業的影響一次看

台版CBAM元年將啟動:六大重點一次掌握

 

更多消息
廢棄物重獲新生:深入探索循環經濟的奇蹟之旅
你知道嗎?根據聯合國發布的 《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 2022年全球產生了6200萬公噸電子垃圾,相當於4座埃及大金字塔的重量。這些被我們視為「廢物」的物品,最終去了哪裡?它們是單純被掩埋、焚燒,還是能有更好的歸宿?事實上,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這些廢棄物可以華麗蛻變,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開啟一段奇蹟般的循環再生之旅。
Residential Solar Home
新能源新趨勢,住宅設置太陽能系統優缺點一次看!
當你在日本、歐洲搭乘電車、或是自駕在街道中穿梭,是否曾注意過窗外有許多民宅的屋頂不是普通的屋瓦,而是正在為家戶發電的太陽能板? 在許多國家,太陽能屋頂已成為住宅的常見風景,是人們對綠色生活的一種實踐。
Solar Architecture
太陽能建築的永續協奏曲:當陽光成為城市肌理
如果說住宅是陽光與美學交織的微型詩篇,那麼城市裡的企業總部與公共建築,就是永續發展與城市建築的設計協奏曲。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叢林中,採用太陽能板來妝點建築立面,讓建築與陽光共構,結合綠植、融入陽光、混和光線。陽光,成為城市的肌理,注入光明、溫暖與能量。我們將探索這些令人驚嘆的城市建築案例,看太陽能如何讓剛硬冷冽的建築,重新定義並為其充滿生命力。
免費專人評估

從專案申請 ▶ 系統架設 ▶ 長期維護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