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鴻電力

太陽能板真的有毒嗎?認識它,了解它,不怕它

 

ECO

在德國,太陽能是自1990年代開始帶領國家邁向能源轉型的先驅;在美國,它是大型電網及家庭自主發電的象徵;在日本,太陽能在2000年代蓬勃發展,與建築及自然和諧共存;在許多國家,發展太陽能,是提升能源自主,為國家注入永續動力的重要措施。

在台灣,太陽能同樣為我們點亮未來。然而,這些正面、積極的價值,卻時常被『太陽能板有毒』的傳聞所掩蓋。當國際社會持續前進,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與科學的視角,重新認識這項重要的綠色科技。

太陽能板是什麼做的?

我們常見的太陽能板是矽晶類太陽能光電板,其實主要是由「矽」做的。矽是地球上很常見的天然物質,就像沙子、玻璃一樣。

一塊太陽能板的結構包括:

  • 玻璃蓋板:就像窗戶的玻璃,用來保護內部。
  • 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用來發電的核心,主要原料是天然的「矽」,由矽晶圓切割而成。
  • 鋁框:用來支撐結構,是常見的材料。
  • 背板:塑膠,近年來減少塑膠的使用並提高轉換效能,逐漸進版為雙面玻璃的太陽能板。
  • EVA膠層:常見的塑膠封裝材料,黏著用。

太陽能板的製程,可以用「熱壓三明治」來形容:最上層是玻璃,再來會有兩層封裝材料,夾著最核心的發電元件矽晶片電池串列,避免受潮,最下層則是背板。矽晶片電池串列就如同三明治的内餡及起司片在高溫下被用玻璃及背板的土司包裹好,進行封裝,最後再將鋁框塗上矽膠後進行裝框。

太陽能板的原料組成
太陽能板的原料組成

太陽能板內均為固體材料,沒有液體,這些材料即使碰到水、風吹雨打,並不會溶解或如一般家用小電器(如遙控器、時鐘、玩具)常用的鹼性電池有滲出液體的情況,造成環境污染。

 

科學實驗怎麼說?

德國TÜV萊因實驗室曾做過太陽能板「泡水測試」,把太陽能板泡在模擬雨水中幾週,測試是否會釋出有害重金屬。結果:符合標準,甚至比飲用水標準還低。

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表示,台灣絕大部分是使用矽晶太陽能板,不論使用或者廢棄都無毒性。此外,太陽能光電板須經過極端耐候測試,並經過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61215 及 IEC 61730 規範標準。做法是將光電板放在85%高濕度、零下10度到85度極端溫度的環境模擬,展開三千小時的熱脹冷縮循環,模擬在大自然環境中的加速老化,再把它擊破投入水中,模仿外力的破壞。七天後進行檢測,發現水質依然符合飲用水標準。

此外針對水面型太陽能案場,中山大學海洋生物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唐川禾表示,就算使太陽能板受損,短期內不至於對水中生物造成危害。但因海水與淡水的成分不同,若真有太陽能板受損掉進海中,應該儘速處理,避免長期浸泡。

在台灣,經濟部能源署與環境部也都明確說明:「太陽能板屬於非有害事業廢棄物,即使破損也不會產生劇毒物質」。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教授傅耀賢也說明:「太陽能板可以耐受日曬、風吹雨打至少20年,代表這些材料的等級是很高的,應該被回收再利用」。

 

太陽能板有損壞怎麼辦?交給專業就對了!

若有風災或其他外力造成太陽能板損壞,請通知專業的光電業者進行檢修與後續置換作業。而退役的太陽能板,台灣政府早就建立完整的「回收制度」,不用擔心被亂丟或污染環境。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太陽能板結構中沒有液體或是粉塵,除役後的太陽能板歸屬一般事業廢棄物。太陽能板的回收再利用率可達92%~99.3%以上,經濟部環保署也早已制定廢棄後貯存、清除、回收的標準作業流程與法規。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專門處理機構,回收太陽能板處理量可達到每月4,400噸。

 

多一點科學,多一分了解

太陽能板是世界各國都在用的潔淨能源技術,台灣要走向「淨零碳排」,減少對燃煤和石油的依賴,天然且已廣泛被運用的太陽能源,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解方。

如果你對再生能源有興趣,或對於太陽能設置與回收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繫茂鴻電力。我們用科學與專業為你解答每一個擔憂,陪你一起走向永續的未來。

Reference:

  1. 太陽能板有毒、易起火還會致癌?破解4個常見光電誤解與迷思
  2. 德國TÜV Rheinland太陽能模組浸水測試報告
  3. 經濟部能源署
  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網傳「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為魚可能會吃下破損光電板漏出的毒」?
  5. 太陽能光電板就是一大堆曝曬在外的電池、會污染土壤與水質?關於太陽能板的迷思全破解
  6. 太陽能模組回收機制平台
  7. 光電產業的最後一片拼圖 廢太陽能板完全回收系統。
  8. 進軍南加州設立太陽能板回收廠!南大新創鴻躉純物理拆解光電板。
更多消息
茂鴻報報-本週產業新聞 2025/08/15
1.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如何轉化為企業升級的動力? 2. 澳洲這樣省電費:政府補助家用電池 目標100萬個家庭有電池 3. 山屋也要電力自主化!玉山瓦拉米山屋太陽能升級 惡劣天氣也能供電10天 4. ​​​​​​​Google的「全天候無碳能源」大計想靠他!義大利新創Energy Dome的CO2儲能電池是什麼? 5. 實踐綠色金融 永豐綠能融資上看1,620億 6. 北台首見!文化大學打造光電風雨走廊 每年可減碳三百公噸
我是圖片01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如何轉化為企業升級的動力?
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推行,清晰地向台灣企業傳達了一個訊息:綠色轉型,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係到未來競爭力的生存題。 台灣也準備推出自己的版本「台版 CBAM」,環境部預計從 2026 年 1 月起,就會要求企業開始「試申報」產品的碳排放數據,申報格式與歐盟規範一致。這段時間不會課費,主要是幫助企業熟悉整個流程,包括資料收集、計算邏輯、報表繳交與驗證機制。這就像模擬考一樣,讓企業先練習,再進入正式制度,有助於提升整體碳管理能力,也避免臨陣磨槍。 面對這股綠色貿易新浪潮,企業必須把握正式實施前的時間,而非駐足觀望。為了將CBAM的衝擊降到最低,並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跟,我們必須積極應對。這不僅包括從內部製程優化、新材料研發等面向著手,更有一條最直接且高效的路徑,能迅速為企業增加轉型籌碼:建置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 建置並採用太陽光電,不僅能有效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強度,直接減少未來可能面臨的CBAM成本,更能彰顯企業對環境永續的承諾,提升品牌形象與國際競爭力。這不僅是符合法規的要求,更是企業邁向永續發展、把握全球綠色商機的關鍵一步。 現在,正是台灣企業擁抱綠色能源,為未來加碼的最好時機。
打造耐用安全電站,解析茂鴻電力工程品質與維運的關鍵
全球正齊心協力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以實現環境永續與減碳目標。其中,太陽能電站的建置,正是能源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台灣,太陽能案場通常需與台電簽約長達20年,這段不算短的時間,也常讓有意投入的企業或屋主產生疑問:「20年期間都能零故障嗎?」以及「若發生故障該如何處理?」。
免費專人評估

從專案申請 ▶ 系統架設 ▶ 長期維護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