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鴻電力

破解迷思:一樣是發電,太陽能板跟一般電池哪裡不一樣?

破解迷思-能發電的太陽能板跟一般電池-01

隨著全球對綠能需求的增加,太陽能板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然而,關於太陽能板的生產、使用及回收過程,仍存在許多疑慮,例如可能的環境污染、回收困難以及資源浪費。本文將探討太陽能板的製造特性、退役後的回收處理現況與未來的發展趨勢,帶領讀者全方位了解這項綠色能源技術的環境影響及其解決方案。

太陽能板會污染環境嗎?

許多人將太陽能板與「有毒電池」聯繫在一起,擔心其在曝曬與風雨侵蝕下會釋放化學物質。然而,實際情況是,太陽能板的核心組成材料為矽半導體,與半導體科技類似。太陽能板的結構就像一個「熱壓三明治」,由玻璃、封裝材料、矽晶片及背板構成,經過密封設計,具高度耐用性,不會輕易洩露有害物質。此外,現代製程已解決過去切削液等製造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確保產品對環境的友善。

台灣主流使用的矽晶類太陽能板,其組成成分為玻璃74.2%、鋁框架10.3%、電池4%等,高達90%以上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圖片來源: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月刊

太陽能板無法回收嗎?

太陽能板的使用壽命約為20至25年,其退役後的回收利用是實現綠色循環經濟的重要一環。目前,臺灣政府已制定政策,根據《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廠商在設置光電板時,必須登錄每一片太陽能板的序號,用以追蹤太陽能板的流向,落實環境管理,還能確保回收的合法性;此外,廠商還需繳交回收清理基金,待太陽能板達淘汰年限後,由專業且經政府認證的回收業者處理,進入循環經濟系統,成為新的光電材料或工業材料,避免衍生廢棄物問題。隨著退役板數量增加,業界正研發低污染的物理性拆解技術,以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式處理廢舊光電板。

臺灣太陽能電池循環經濟產業聯盟創辦人暨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傅耀賢教授團隊已推出「一站式全自動光電板回收設備」,能以零污染方式分解太陽能板的各組件,並將其轉化為高價值再生材料。這些材料可用於生產綠色建材、運動鞋等,延續其生命週期,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未來展望:創新技術與數位化平台助力

為應對即將來臨的太陽能板退役潮,政府和業界攜手合作,不僅推動技術革新,也加強數據管理。例如能追蹤太陽能板從回收到再製的全流程,提供碳足跡與回收履歷資訊,為業界創造透明化的循環經濟模式。

茂鴻電力公司身為太陽能電池循環經濟產業聯盟的一員,除了持續推動再生能源,對於綠色能源、資源再生及循環經濟的領域也不遺餘力。我們攜手產官學研多方力量,共同邁向「零廢棄資源循環」的永續發展目標,為全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貢獻具體行動力。

更多消息
Solar Architecture
太陽能建築的永續協奏曲:當陽光成為城市肌理
如果說住宅是陽光與美學交織的微型詩篇,那麼城市裡的企業總部與公共建築,就是永續發展與城市建築的設計協奏曲。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叢林中,採用太陽能板來妝點建築立面,讓建築與陽光共構,結合綠植、融入陽光、混和光線。陽光,成為城市的肌理,注入光明、溫暖與能量。我們將探索這些令人驚嘆的城市建築案例,看太陽能如何讓剛硬冷冽的建築,重新定義並為其充滿生命力。
Residential solar home-Sweden_1
陽光與設計的詩篇:當太陽能成為建築的靈魂
在追求永續的浪潮下,建築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硬體,而是與環境共生、展現美學的藝術品。太陽能板,這片曾經被視為科技發電元件,正透過設計師與建築師的巧手,華麗轉身為建築最亮眼的主角。它不僅提供源源不絕的潔淨能源,更成為定義建築風格、彰顯時代精神的關鍵元素。讓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地的太陽能建築,如何結合美學與永續,激盪出環境友善的創新設計。
ECO
太陽能板真的有毒嗎?認識它,了解它,不怕它
在德國,太陽能是自1990年代開始帶領國家邁向能源轉型的先驅;在美國,它是大型電網及家庭自主發電的象徵;在日本,太陽能在2000年代蓬勃發展,與建築及自然和諧共存;在許多國家,發展太陽能,是提升能源自主,為國家注入永續動力的重要措施。 在台灣,太陽能同樣為我們點亮未來。然而,這些正面、積極的價值,卻時常被『太陽能板有毒』的傳聞所掩蓋。當國際社會持續前進,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與科學的視角,重新認識這項重要的綠色科技。
免費專人評估

從專案申請 ▶ 系統架設 ▶ 長期維護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