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綱要
你知道嗎?根據聯合國發布的 《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 2022年全球產生了6200萬公噸電子垃圾,相當於4座埃及大金字塔的重量。
這些被我們視為「廢物」的物品,最終去了哪裡?它們是單純被掩埋、焚燒,還是能有更好的歸宿?事實上,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這些廢棄物可以華麗蛻變,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開啟一段奇蹟般的循環再生之旅。
廢棄物的秘密旅程:從終點到起點
廢棄電子電機設備論壇(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Forum,WEEE)總幹事Pascal Leroy表示,電子廢棄物蘊含許多珍貴資源;歐盟環境海洋和漁業執委會委員Virginijus Sinkevičius也呼籲,透過回收再利用電子產品中珍稀原料,是避免全球資源過度開採的關鍵行動。
抽屜裡的舊手機,阿嬤家淘汰的舊冰箱,它們的旅程並非在被丟棄的那一刻劃下句點。在現代的循環經濟體系中,這些廢棄物被收集後,會被送往專業的回收處理廠。在這裡,它們可以是待解構的「寶藏」。2022年,全球電子廢棄物中所含金屬的估值達910億美元,其中被回收成為二次原物料的金屬價值高達280億美元,這可以避免開採9,000億公斤的礦石。
電子廢棄物回收旅程的關鍵,在於高科技的分解與提煉技術。為了確保每一種材料都能得到最有效的處理,專業人員會運用精密的設備,將複雜的電子產品逐層拆解,分離後的材料,會根據其特性被送往不同的處理站。
例如,電路板上的金、銀、銅等貴金屬,可以透過濕式冶金或高溫熔煉的方式進行提煉;塑膠會被破碎、熔化,製成新的塑膠粒;而玻璃則會被清洗、粉碎,成為新的玻璃製品的原料。這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精密的「材料大手術」,將看似無用的廢棄物,重新賦予其新的價值。
太陽能板的重生,循環經濟的實踐
在眾多可回收的廢棄物中,太陽能板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對象。太陽能板結構主要由玻璃、鋁框、矽晶片和EVA等材料組成,其中沒有液體或是粉塵,除役後的太陽能板歸屬一般事業廢棄物。
製成太陽能板的材料,透過專業處理,將其分離、破碎、分類,高達92%~99.3%以上都能被有效地回收再利用。以玻璃為例,它是太陽能板的主要保護層,回收後可再製成新的玻璃產品,如玻璃瓶、窗戶玻璃、低強度水泥等;而鋁框則可直接熔化回爐,變成全新的鋁材;至於太陽能板的核心—矽晶片,其純度極高,回收後能重新提煉成高品質的矽材料,繼續用於製造太陽能矽原料或其他電子產品。
太陽能板的循環再生,已有專業廠商研發太陽光電板板回收設備與相關解決方案,以零污染、低碳排的方式將光電板物料完全回收,再製成為創新再生材料,應用於綠色生活所需產品。使用永續的創新再生材料,可以減緩地球的資源枯竭狀況,並可顯著降低產品製程的碳排放,體現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廢棄物的永續旅程,地球的無限可能
不論是現代生活已不可或缺的手機、筆電、家電,或是再生能源的主力-太陽能板,這些設備完成階段性任務後,藉由科技與回收再生技術的躍進,開啟了下一段旅程。透過有系統的回收再利用,讓有限的資源獲得最佳的運用。為我們生活的地球盡一份心力,為環境的永續創造無限可能。
References:
【不管有多小,回收吧!】別再捨不得,一起回收小家電,減少珍稀原料開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