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鴻電力

擴大以氣換煤,2035 年綠能配比 36%、燃氣 54%、燃煤剩 9%

擴大以氣換煤,2035 年綠能配比 36%、燃氣 54%、燃煤剩 9%

#氣候變遷 #綠能 #減碳 #太陽光電
擴大以氣換煤,2035 年綠能配比 36%、燃氣 54%、燃煤剩 9%
總統府1月 23 日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六大部門分別報告減碳行動計畫。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指出,能源部門以供給面開源、需求面節流力行減碳,能源配比方面,逐年擴大綠能、以氣換煤力道,2030 年綠能配比達 30%、燃氣49%、燃煤 20%,2035 年綠能擴大至 36%、燃氣 54%,屆時燃煤發電比重僅剩個位數 9%。

連錦漳表示,力推無碳再生能源,加速風電、光電建設,並地熱及小水力發電。光電方面,跨部會合作取得光電設置空間,精進光電推動程序(公對公協調機制)、給予屋頂型光電獎勵機制、建立申設輔導及溝通平台,目標是2030年光電累計裝置量達31.2GW,2032年32.73GW,到2035年上看35.02GW。
談到製造部門減碳,連錦漳強調,產業過去自願減量努力,使碳排未隨GDP大幅成長,可說碳排與經濟成長有效脫鉤,未來整合七個單位、36項措施,持續推動石化、鋼鐵、水泥、紡織、人纖、造紙等產業低碳製程轉型,至2030年製造減碳要達29百萬噸。

資料來源: 擴大以氣換煤,2035 年綠能配比 36%、燃氣 54%、燃煤剩 9%

更多消息
ECO
太陽能板真的有毒嗎?認識它,了解它,不怕它
在德國,太陽能是自1990年代開始帶領國家邁向能源轉型的先驅;在美國,它是大型電網及家庭自主發電的象徵;在日本,太陽能在2000年代蓬勃發展,與建築及自然和諧共存;在許多國家,發展太陽能,是提升能源自主,為國家注入永續動力的重要措施。 在台灣,太陽能同樣為我們點亮未來。然而,這些正面、積極的價值,卻時常被『太陽能板有毒』的傳聞所掩蓋。當國際社會持續前進,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與科學的視角,重新認識這項重要的綠色科技。
茂鴻報報-本週產業新聞 2025/08/15
1.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如何轉化為企業升級的動力? 2. 澳洲這樣省電費:政府補助家用電池 目標100萬個家庭有電池 3. 山屋也要電力自主化!玉山瓦拉米山屋太陽能升級 惡劣天氣也能供電10天 4. ​​​​​​​Google的「全天候無碳能源」大計想靠他!義大利新創Energy Dome的CO2儲能電池是什麼? 5. 實踐綠色金融 永豐綠能融資上看1,620億 6. 北台首見!文化大學打造光電風雨走廊 每年可減碳三百公噸
我是圖片01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如何轉化為企業升級的動力?
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推行,清晰地向台灣企業傳達了一個訊息:綠色轉型,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係到未來競爭力的生存題。 台灣也準備推出自己的版本「台版 CBAM」,環境部預計從 2026 年 1 月起,就會要求企業開始「試申報」產品的碳排放數據,申報格式與歐盟規範一致。這段時間不會課費,主要是幫助企業熟悉整個流程,包括資料收集、計算邏輯、報表繳交與驗證機制。這就像模擬考一樣,讓企業先練習,再進入正式制度,有助於提升整體碳管理能力,也避免臨陣磨槍。 面對這股綠色貿易新浪潮,企業必須把握正式實施前的時間,而非駐足觀望。為了將CBAM的衝擊降到最低,並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跟,我們必須積極應對。這不僅包括從內部製程優化、新材料研發等面向著手,更有一條最直接且高效的路徑,能迅速為企業增加轉型籌碼:建置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 建置並採用太陽光電,不僅能有效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強度,直接減少未來可能面臨的CBAM成本,更能彰顯企業對環境永續的承諾,提升品牌形象與國際競爭力。這不僅是符合法規的要求,更是企業邁向永續發展、把握全球綠色商機的關鍵一步。 現在,正是台灣企業擁抱綠色能源,為未來加碼的最好時機。
免費專人評估

從專案申請 ▶ 系統架設 ▶ 長期維護的專業服務